公司配發兩台主機(Linux工作站&Windows)及一台24吋Benq VA螢幕,附帶一個螢幕切換盒。
工作需求上都是需要兩邊查看,一邊寫code一邊看文件,或是一邊查code一邊寫mail。因此自己準備第二個螢幕來搭配,有些人甚至使用三螢幕。而因為工作時間都是在看螢幕,所以想買個好一點的螢幕,所以把預算提到一萬
挑選螢幕大致規格考量是:
先看解析度,再挑尺寸,並與面板(只考慮IPS/VA)價錢作權衡,這樣可確定大致價位
這次我解析度選2K (因為27吋上明顯看起來比1080細緻許多,但4K一般辦公與2K差異沒有太大感覺)
因為是要用2K,所以尺寸就要買27吋及以上,不然點距太近
接口必須支援DP — 因為主機只有DP沒有HDMI
必須支援VESA掛架 — 因為之後預計要搭配螢幕手臂
高階螢幕主要有三種路線
1.低延遲高刷新頻率的電競螢幕-通常以VN面板為主
2.輕薄款or薄邊框,好比ASUS高階系列
3.高顯色域的螢幕 — 設計師/前端/攝影師
首先VN面板不考慮,辦公螢幕絕對不需要高刷新率,而且一般顯卡也沒支援到這麼高(就算看一般影片也不需要,因為目前影片幀數很少超過60fps)
輕薄款厚度薄重量輕,但因為結構問題,通常沒有VESA掛孔,對於我之後要安裝螢幕手臂站立工作無法使用,只能跟ASUS說再見。
而薄邊框在這價位上幾乎多數都有,所以不太是問題。
至於最後一項關於顯色域廣或是調校的優點,好比高階日系品牌Eizo就以精準調校自豪。
雖然這點不少高階螢幕主打,不過因為需要長時間盯螢幕辦公,我會把螢幕調的比較偏黃(減少一些藍光),因此廣色域在工作使用上是完全不需要。
透過確定什麼需求需要,什麼需求不需要,可以確定我劃定的預算不用再往上加,最後我選擇Benq EW2770QZ,剛好Joeman有開箱這款,可以參考一下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am0_dQ8pAc
使用心得:他多裝了一個環境光感應器,可以因為環境光幫你調整螢幕亮度等等(類似手機)
不過我覺得很雞肋,因為使用自動調整螢幕不能搭配手動調整亮度,他自動調的對我來說亮度太高。而且我位子離窗戶算遠,螢幕不會受到環境陽光影響,所以多這個功能幫助不大。其他整體而言使用上都還算滿意
ps. 高階辦公螢幕市場,DELL品牌在台灣很大,主要吸引人在那成本比別人貴的可調螢幕座以及保固品管,但前者可以用多出來錢買個強大氣壓螢幕手臂代替,後者則是網路也有些兩極經驗分享